
如果一个穆斯林国家宣布禁酒,我们能够理解,因为宗教条规不允许喝酒嘛!什么?美国这个高度民主的国家,居然也宣布禁酒?这事确实发生过!
开国元勋要求禁酒
到底谁会要求禁酒呢?答案是宗教人士,也就是清教徒。在美国的开国元勋里,有许多清教徒。自美国独立以来,清教徒们就不断以酒精导致酗酒、家暴、治安等社会课题对政府施压,要求政府颁布禁酒令。
清教徒经过将近两百年的楔而不舍,《福尔斯泰德法案》也就是全国禁酒法,终于在1920年问世。它一直被执行至1933年才宣布废除,且直到1966年所有的州才解除禁酒令。但是这段期间,美国的酿酒量不减反增!
而由于许多州允许各别县市自行决定是否禁酒,所以直到2020年,美国仍然有83个县完全禁止销售酒精。


酿酒量不减反增?
由于禁酒令的诞生,许多酒庄、酒吧和相关行业都无以为继,纷纷转行去了。要喝酒又求而不得的人怎么办?
既然没有专业的,美国民众就自己动手酿酒。团结力量大,美国当时的酿酒量就是这么增加的。别担心,这绝对合法!
按《福尔斯泰德法案》的规定,“制造、贩卖或运输可导致酒醉的液体”是犯法的,但却允许“制造限于家用、不致人酒醉的果汁饮料”。
再说,有人千杯不倒,也有人半杯就倒,该怎么给“酒醉”下定义呢?
看到法案的漏洞后,开始有人在家里囤放葡萄汁。
囤放葡萄汁当然不犯法!而葡萄外皮本来就有酵母,榨成汁后酵母就跑到葡萄汁里了。葡萄汁发酵变成葡萄酒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!


商家的善意提醒
另外,当民众购买浓缩葡萄汁时,卖葡萄汁的商家会很识相的附送一颗酵母丸,并“善意”告诫顾客:“千万别把酵母丸加进葡萄汁,不然它就会变成酒。这是犯法的哦!”
然后,他们的顾客就心领神会的收下葡萄汁和酵母丸。
民众可以在哪里酿酒呢?当然不能明目张胆。因此,家里任何隐蔽的地方都能成为他们的酿酒场所。只要保持低调,警察是不会找上门来的。
如果要数禁酒令的好处,其中一个就是让民众学会用浴缸酿酒。

禁酒令下官商民勾结
杀头的生意有人做,亏本的生意没人做。酒水是个有利润的行业,即使有禁令,在美国还是会有人愿意承担风险赚这笔钱。在禁令期间,走私酒、非法地下酒吧等行业相当猖獗。
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在禁酒令下诞生了另一种商业模式。这种模式也就是上述提到的,酒商和一些民众勾结,等民众在家里把酒酿好之后,酒商再上门把他们的葡萄酒换成待酿的葡萄汁。


量不等于质
当然,虽然酿酒量没有减少,但可想而知民间自酿的酒,品质是无法跟专业的酒庄相比的。
禁酒令的颁布,导致美国的酿酒技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停滞不前,甚至衰退。一直到罗伯特蒙达维(Robert Mondavi)的出现,美国的酿酒技术才开始复苏,甚至成为新世界中的列强。
1976年,美国加州葡萄酒在巴黎品酒会上打败法国葡萄酒后,有许多人不禁反思,如果美国当初没有颁布禁酒令,美国的酿酒技术会达到怎样的地步?至少可以把打败法国酒的日子往前推吧?但历史没有如果,没有人知道另一个平行时空里到底会发生什么事。

蓝色:潮湿区 (wet),没有禁酒令
红色:干区(Dry),完全禁止销售酒精饮料
黄色:半干区(Semi-dry),特定条件下禁止销售某些酒精饮料
原文刊载于2021年1月30日《南洋商报》副刊
https://bit.ly/36pAqgU